对秦灭六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秦国真的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,在世代皇帝的努力之下,最后在秦始皇这一代,成功消灭六国,结束了我国常年分裂的状态,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。
然而历代皇帝上位之后,第一件事情一般都是先除掉之前与自己相竞争的皇子,那秦始皇上位之后,理应处理掉六国的国君。
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,那他究竟是怎样处理六国国君的呢?看完你会发现,你绝对想不到他是这样做的!
第一个是韩国
韩国作为六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,一直都是被秦国打压的没有脾气,面对秦国,他他一直心存忌惮,可是又无能为力。
所以他一直在表面上表现出依附于秦国,然后在暗地里勾结其他国家准备一起对付秦国。
其中和韩国关系较好的就是赵国了,也不能算关系好,也就是韩赵之间利益交换比较频繁。
当年秦国要韩国的城池,韩国无奈准备给他,但是那些城池的人不愿意,于是便联合准备将城池赠与赵国,让他们帮忙抵御秦国。
赵国在接受韩国的城池之后,就被秦国当做进攻的目标,两国也是爆发了一场大战。
而在公元前230年,一直作为韩国后盾的赵国败给了秦国,随后秦国率领大部队进攻韩国,韩国无奈也无法与之抗衡,就成了六国之中第一个投降的人。
韩国可以说一直以来与秦国少有战争,所以在投降之后的生活也还算不错,秦国不仅帮着他们一起复国,而且韩国内的大家族以及皇族也没有受到秦国的削弱,可以说是很好的战后待遇了。
第二个是赵国
由于赵国之前一直在各方面与秦国为敌,所以两国也可以算是世仇了,而赵国也在公元前228年投降,但是赵国宣布投降之后,却也有着还算不错的待遇。
赵国虽然一直有李牧和廉颇,可是在郭开的努力之下,最后秦国大败赵军,赵国被灭。
赵王被流放到蛮荒之地。
作为赵国一大家族的赵氏一族,并没有受到秦王的亏待,就连后来深受秦王信任的赵高也都是赵氏一族之人。
第三个是魏国
魏国被灭是在公元前225年,魏国当时可谓是七国之中最有实力统一的,但是却被魏王的昏庸无能所打败,导致魏国被秦国所灭。
魏王假被杀,但是魏国王室被保留了下来,这才有了后面的魏咎和魏豹的故事。
第四个是楚国
楚国是在公元前223年被灭,而他们也是那么多国家之中,对秦国反抗最为厉害的。
楚国算是战国后期最有实力的一个国家,再加上之前战胜过一次秦国的20万大军,让他们坚信自己仍有一战的实力。
可是最后还是抵挡不住王翦带领的60万秦军,在猛攻之前,楚军不敌,最后楚王被王翦俘虏,楚国也是宣告灭亡。
但是就算是在灭亡之后,楚国军队对于秦国还是有着不小的反抗,导致在多次的反抗过后,楚国的王室几乎被灭,留存下来的就只有当年楚王的孙子熊心。
而楚国在被灭之时,曾有人对秦军说出了“亡秦必楚”的诅咒,当然当时的秦军对此是非常不以为然的。
对于楚国的大家族项氏一族,秦王选择了保留,这才有了后面的项梁以及项羽。
而最后灭秦的也确实是楚国之人,不知道是应了之前的那句诅咒,还是上天有意为之,真的是造化弄人。
第五个是燕国
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,而当时雇佣荆轲的人就是太子丹,而太子丹当年与秦始皇一同作为人质被送到过赵国,所以也算是有私交。
可是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,太子丹以及他的父亲燕王知道秦王不会就此罢休,所以燕王选择杀死了太子丹。
荆轲
最后在公元前222年,燕王被俘虏,燕国也宣布被灭亡。但是燕王并没有被秦国所杀,不知道是秦王有意留他一命,还是念在自己与太子丹的交情上,放过了燕王。
最后一个是齐国
齐国也算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国家了,当时在秦刚开始讨伐其他国家的时候,齐国就已经是一个十分强盛的国家,当时朝中也有不少的声音让齐国出兵帮助其他国家。
但是齐王的昏庸,导致齐国对于秦国的行为熟视无睹,最后一步步紧逼齐国,在最后秦国带兵讨伐齐国的时候,齐王直接不战而降。
于是在公元前221年,齐国被灭,而秦国也正式统一了七国,而齐王在被灭之后,被流放到一个蛮荒之地,活活饿死在那边。
对于齐王的死,有人说是秦王所为,也有人说是齐王当年的手下所为,由于看不惯当年如此昏庸的齐王,便在齐国被灭之后,以饿死来报复齐王。
结语
对于秦王对其他君王的处理,有人说太过优柔寡断,导致最后楚国的项氏一族崛起,并剿灭了秦国。
有人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,如果一次性大面积灭绝各个国家的大家族以及势力,国家的恢复需要太长的时间,与其花大时间去替代,有方法的统治其实更为明智。
而且最后就算项羽等人不成立起义军讨伐秦国,秦国的昏庸无道自然也会招致其他国家人民的起义,可能最后不是项羽等人将其终结,但也终究会有人站起来。
对于秦王处理各国君王的方法,大家怎么看呢?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32171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